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命各不相同 血脉共同涌动——安徽理工大学8名学子用爱延续生命

2020年09月04日 09:02  点击:[]

    7月27日,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姜茂豪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了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学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举动再次刷新我省高校造血干细胞捐赠者纪录,也让我校继续位居省内高校大学生捐“髓”数量榜首。

    早在2014年,医学院2010级国防生黄海松成为了我校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安徽省首例国防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南京军区首例国防生捐献者、淮南市首例大学生捐献者。海松学长的先进事迹一时间迅速扩散,学弟学妹们无不对这位英勇无畏充满爱心的学长肃然起敬,在那个捐献造血干细胞还不能让父母家人十分理解的时间,在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造血干细胞是如何采集捐赠的校园里,学长的故事像一颗颗春天的草籽在火热的青春校园里悄然滋生。紧接着,2012级李志、2013级马晃晃、2015级马凯旋、2016级葛宏港、陆烨、姜茂豪、2018级谢明明,7位学弟和海松学长一样,在充满着质朴与善良的理工科高校里,在“团结 奋进 博学 奉献”校训的谆谆教导中,他们接过学长的接力棒,捧出安理学子一颗颗炙热的心,用真心交换血液的温度,在中华大地上演着生命的速递,延续着人间的温情。

    从黄海松到谢明明,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到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安徽好人、淮南好人,8名安理学子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就像一袋袋鲜红的血浆,见证着他们无畏的青春印记。近年,学校邀请省市中心血站、医院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相关培训讲座,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校园橱窗活动海报展示、图文宣传资料发放、科学视频资料展播、献血咨询站点宣讲、校报校园网采访报道、无偿献血签字仪式、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讨论等方式,多方面、多途径宣传普及无偿献血及相关医疗卫生知识,使广大师生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常识。同时,依托“志愿中国”等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网络注册志愿者,将无偿献血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折算成社会责任感学分,更加激励了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热情。近五年,学校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时近1000小时,组织师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达五千余人次,献血总量107.24万毫升,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798人次,成为了安徽省唯一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的高校。

    学校始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抓住“世界献血者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国际志愿者日”等关键节点,持续不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数万余人次志愿者服务“健康安徽”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淮南国际马拉松赛、“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爱心包裹劝募活动、安徽省红十字会“益行计划”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学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安徽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春运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等,涌现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优秀个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等多个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徽理工大学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和自身资源唤起更多社会大众投身公益洪流、聚力大爱,充分彰显青年学子理想信念、爱心善意与责任担当,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用青春镌刻生命,用奉献着色理想。

    近日,《安徽青年报》第3版以《大爱相“髓” 伴“理”成长——解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理”现象》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撰稿、核稿:校团委 郑江、程秀霞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上一条:我校首捧“小挑”省赛最高奖“挑战杯” 下一条:我校学生作品荣获2019年安徽省优秀科普微视频并参加全国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