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征程。2025寒假返家乡的路途上,万余名安理学子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怀揣着青春的热忱,深入基层、融入社会,在弘扬中华文化中守护传承,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推动发展,在投身招生宣传中传递希望,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温暖社会,在探索科技创新中展望未来,在参与政务实习中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责任,用汗水浇灌梦想,深刻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铮铮誓言,在实践中以青春之力服务祖国需要,以青春之翼筑梦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征程。
一、文化传承:以青春之笔,绘就文化自信的绚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诠释,安理学子们用青春的画笔,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使命与担当。人工智能学院的实践团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桐城六尺巷,探寻“礼让文化”的深厚内涵,他们用现代科技赋能传统文化,让文明的智慧在数字时代熠熠生辉。土木建筑学院的学子们穿梭于晋剧的古老戏台,与艺人们促膝长谈,用调研报告记录这一传统艺术的前世今生,还以一场精彩的晋剧演出,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夺目的光彩。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们,以短视频和新媒体为载体,将家乡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苏尚城同学制作的《我的家乡安徽淮南》抖音视频播放量过万。


文化传承类社会实践
二、志愿服务:以青春之爱,温暖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志愿服务的征程中,安理学子们用青春的光芒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与温暖书写着青春的华章。机电工程学院的学子们走进社区、敬老院和孤儿院,开展课业辅导、关爱老人等活动,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他们还协助村委开展卫生整治和安全排查,守护家园的安宁。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的学生们在春运期间,积极投身火车站的志愿服务,协助维持秩序,帮助旅客搬运行李,为返乡旅客排忧解难,他们的身影成为春运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青春守护着每一位旅客的归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同学们则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走进社区和医疗机构,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助力基层民生,他们耐心指导患者就医,为老人送去关怀,践行医者初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佳韦同学成为一名亚冬会的志愿者,用青春的活力为国际赛事增添光彩。


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
三、招生宣传:以青春之光,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
正值学校八十周年校庆,学校启动“我带安理返家乡”招生宣传专项社会实践,来自各学院的200余名学子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培训,用自己的力量搭建桥梁,连接梦想与现实,重庆涪陵、山东威海、江西进贤以及安徽全省……他们在全国各地中学展现我校的办学成就和特色,激发高中学生对大学的向往和对我校的报考热情,献礼校庆,逐梦“双一流”。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数十名同学通过精心策划的宣讲活动,生动展现学校的学术成果和特色活动,为安理代言。地球与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回到高中母校,用专题讲座和咨询答疑的方式,为学弟学妹们描绘出大学的多彩画卷,他们诉说着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校园文化,分享着“三有三进三到”的办学理念,激发起高中生对未来的憧憬。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的学子们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安徽理工大学的温暖传递到更多中学,实现教育帮扶。


招生宣传类社会实践
四、科技创新:以青春之智,探索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安理的同学们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要求,争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向“新”而行,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带着课题访、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路干,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社区中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火灾、地震等灾害场景,让居民直观地感受灾害危害,掌握应对方法,用科技的力量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同学们运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展现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独特魅力。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聚焦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深入企业调研智能化生产流程,探索科技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创新性建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深入了研究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的科技创新应用,剖析其在CG技术和AI技术上的突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
五、乡村振兴:以青春之行,书写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我校学子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关注家乡的“三农”问题、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致力于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基层治理水平,为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文明乡风做出积极贡献。矿业工程学院的闫祝溪同学带领团队深入濉溪县的胡萝卜种植基地,用专业知识为农户解决种植难题,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乡村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化工与爆破学院的刘哲同学在家乡的绿色科技企业中调研,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的程维佳同学参与村委会日常事务与敬老便民服务,为乡村治理贡献智慧;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唐炽翔、储雅钰等同学参与家乡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推动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类社会实践
六、政务实践:以青春之为,服务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学校紧密结合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子在假期中积极参与政务实践,开展兼职锻炼,同学们有的走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有的加入乡镇街道、群团组织,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方式的了解,践行社会责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的张泽政同学进入家乡的农商银行实习,加深对于金融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则参与地方党政机关的日常工作,协助处理文件编汇、政策宣讲等事务,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政务实践类社会实践
学校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以培养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在校团委和各学院的系统谋划和精心组织下,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习成果800余件,在安徽共青团、B站、抖音等各类媒体上宣传报道400余次,收获实践证明和各类荣誉证书300余份。


各类荣誉证书(供图:各学院)
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深化完善“三下乡-返家乡-日常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拓展实践领域,打造实践品牌,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增长才干见识,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增光添彩,为“双一流”创建贡献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