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学校定点帮扶工作,8月28日,安徽理工大学组织70余名师生、医护人员赴阜阳市临泉县开展“千乡振兴同行,校地共谱新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医疗服务、科创启蒙、文化振兴、心理援助等多元举措,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地方发展基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青春筑梦基层行 医心护航健康路
由医学院15名师生组成的“临床专家+大学生”健康关爱团队,在当地社区设置临时诊疗点,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公益体检服务。临床医生在了解群众的既往病史、症状表现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志愿者现场宣传预防脑卒中、结核病等健康知识,开展血压血糖检测、心肺听诊等10余项基础检查,并向居民免费发放爱心医药包。近200余名群众参与活动,刚接受完检查的刘奶奶称赞道:“孩子们不光给我看病,还教我怎么健康用药,真是又耐心又细致!”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爱心医药包200余份。

体检与健康咨询

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
科普知识进课堂 点燃少年科学梦
“大家看,这个小模块藏着‘指挥密码’,能让机器人听咱们的话!”在临泉县图书馆,机电工程学院张梦娣老师像变魔术般举起声控机器人套件,指尖轻点零件,耐心地为大家引导。本次“探索机器人世界”科技启蒙活动分两场进行,近百名小学生被机器人模型吸引,迫不及待想开启这场“科学冒险”。教室里科技元素满满,志愿者们展示了家庭清洁机器人“呼呼”转着扫地,手术机器人精准“握”起器械,RM 步兵机器人灵活对战;在动手环节,志愿者手把手带领小朋友分组拼装声控机器人,从连接电路模块到固定外壳,孩子们的探索热情被彻底点燃。

动手体验声控机器人制作

“探索机器人世界”科技启蒙活动现场
探源姜尚古文化 激活文旅新潜能
在姜寨镇姜尚文化遗址,28名师生志愿者实地参观了素有“姜尚故里”之称的姜子牙大殿、古村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聆听了当地民间传承人对姜尚传说、民俗沿革等内容地生动讲解。活动中,围绕姜尚文化保护传承、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开发等议题,志愿者与当地展开深入讨论,并在产学研协同合作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校团委陈惠老师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用智力支持推动文化振兴,期待通过合作进一步推动姜尚文化的挖掘与活化,实现高校资源与地方文化更深层次地对结。”

民间文化传承人介绍“姜尚故里”

团队合影
文艺演出惠民心 文化交融聚合力
傍晚,在县姜子牙文化广场志愿者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开场舞龙表演点燃气氛;相声《赶巧儿》诙谐生动,笑点频出;竹笛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悠扬欢快,仿佛走进丰收时节的热闹场景……整场演出共11个节目,持续约90分钟,吸引了周边500余名群众驻足观看,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氛围。演员王伟斌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展演,更是校地双方深化协同、推动文化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持续以此类活动为载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文艺演出现场

舞蹈表演
活动之余,校团委与临泉团县委共签《校地团组织结对共建合作书》,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协同育人,并联合淮南市公安局干警走进当地“泉心护禾”12355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培训现场,为当地志愿者带来了一场专业且贴近实际的心理技能授课。

开展结对共建合作(摄影:郑江、陈惠、陈祥子、张梦娣)
据悉,安徽理工大学连续多年将临泉县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坚持“县有所需、尽我所能”,扎实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见效。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智力资源、创新成果下沉基层,为临泉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