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打造丰富多样实践育人“社会大课堂”,推动“安全+”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推动“常下乡、常在乡”成为常态,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2025年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以实际行动诠释“小我融入大我”的深刻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寒假社会实践故事,感受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的绚丽光彩。

李韵涵 应急h24-2
实践单位:
石家庄市桥西区南长街道办事处
实践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年感知社会、践行责任的生动课堂。在指导老人认证时,我感受到数字鸿沟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也意识到基层服务需要更多“手把手”的温度与耐心;包饺子活动中,居民的笑脸让我明白,文化互动是凝聚人心的无形纽带,而党建活动的严谨与创新则让我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学习应急救护技能时,我不仅掌握了救急本领,更领悟到“生命至上”的责任感,社区宣讲文明祭扫则让我懂得,移风易俗需要以共情传递理念,而非强行改变。观看《榜样9》的榜样力量与集体学习的思想碰撞,让我对党员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的认同。这段实践让我跳出书本,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直面真实的社会肌理:基层治理既需解决具体问题,也需滋养人文情怀;既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力,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未来,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在服务中锤炼本领,在担当中涵养情怀,努力成为既能扎根现实、又能仰望星空的青年力量。

田涛 安全h24-1
实践地点:
霍邱县
实践感悟:
此次霍邱柳编的调研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与希望。霍邱柳编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承人老龄化、技艺流失、市场萎缩等问题接踵而至,让人不禁为这门古老技艺的未来担忧。但随着调研的深入,我看到了新的曙光。在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霍邱柳编正迎来转型机遇。非遗工坊与电商的融合、文创产品的开发、生态旅游的结合,都为柳编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意识到,传承非遗并非只是守旧,而是要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与升级。我们不仅要守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我们的努力,霍邱柳编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孙雨 应急h23-1
实践单位:
宿州市图书馆
实践感悟:
此次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细致与意义。在协助图书管理员工作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背后的诸多付出。从整理书架、上架书籍,到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各类查询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高效分类和摆放书籍,熟练掌握图书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接触到许多以往未曾留意的领域。
与不同背景的读者交流,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应变能力。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社会的美好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以实际行动继续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把在这次志愿服务中学到的知识和精神传递下去,为营造更美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力量,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绚丽光彩。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学院也将进一步推进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探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安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出色完成各项实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