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团训 > 正文

护航生命,救在身边——记“医”起点亮应急灯志愿服务项目

2025年04月18日 10:56  点击:[]

护航生命,救在身边——“医”起点亮应急灯项目自2013年2月项目启动以来,连续12年从未间断,是针对突发性疾病的危害和大众对急救知识需求增加的社会现状,我院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利用医学生专业优势,发挥自身特长所开展的项目。项目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主体、六进活动”的活动框架。一条主线是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及推广,两个主体为急救知识培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六进活动分别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家庭。项目旨在以促进社区和校园健康安全建设,通过发挥项目推动作用,引导社区居民和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建设,形成长效运营机制,从而使急救走向校园,走进社区,为构建平安健康中国贡献青年医学生的担当与力量。

校园急救培训,守护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师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团队邀请安徽省全科医学会走进安徽理工大学开展“医康平安”进校园健康公益活动。邀请校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洪德瑞以《心肺脑复苏术》为题,全面介绍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利用模拟人进行现场演示,让师生们了解了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更好的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他人生命。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在场师生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举办“医康平安”科普大讲堂进校园公益活动

关注儿童成长,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志愿者们向社区的儿童、中小学生讲解了如何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伤口处理及包扎演示等应急救护知识。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急救”,并带领他们进行实操演练、加深印象,掌握急救技能。孩子在暑期里缺乏监管,安全意识薄弱淡薄,意外常有发生。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志愿者们还向他们宣讲了,防溺水宣传教育、青春健康教育、七步洗手法等生命安全教育,从小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志愿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返家乡志愿服务,绽放绚丽之花

暑假期间,志愿者开展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搏骤停、气道梗阻等危急情况,以心肺复苏的程序及操作技术为重点,向家乡村民详细讲解和示范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措施,并借助CPR模型和训练马甲展开现场实操演示。在场村民认真聆听每一个动作要领,不时还会向志愿者们询问姿势的关键要点。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村民亲身体验急救过程,加深理解。

志愿者在暑期向居民宣传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进万家,守护“急”时生命线

为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将应急救护知识送到社区,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志愿者计划前往淮南市新华村(我校乡村振兴定点扶贫村)、园南社区、小街社区等。此次科普培训活动内容涵盖红十字运动起源、应急救护、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以及突发事件等多个方面,现场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现场演示,向居民们传授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让居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实操演练,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骨折和创伤包扎等,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急救知识进校园,生命守护在身边

志愿者走进小学开展一堂特别的课程——小小急救员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科普。志愿者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应急救护的“好帮手”——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主要分为判断呼吸、寻求帮助、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人文关怀五个步骤。”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理解,志愿者依次对这五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展示。同时也提醒小朋友们,心肺复苏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为他人进行心肺复苏。

应急救护培训支教课堂

“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暨急救体验活动

应急救护培训教室通过PPT、视频和现场示范等形式,详细讲解培训采取理论讲授和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含心肺复苏术实操、肘关节8字包扎、小腿骨折固定+担架搬运、前臂螺旋包扎、大悬臂带操作、三角巾胸部包扎、三角巾止血带操作、头部帽式包扎、气道异物梗阻处置等项目。等常见急救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急救技术的实践操作,并向现场人员展示如何正确判断意识、呼叫求助、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关键环节步骤。

“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暨急救体验活动

急救知识进图书馆,书香中传递安全

为了让小读者了解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迅速采取最正确、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团队前往淮南市图书馆开展急救知识讲座,为孩子们和工作人员带来一场健康急救知识讲解,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救助法相关急救知识。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掌握急救技能和方法,现场做模拟示范,引导小读者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实际操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现场示范教学的形式让孩子们对急救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救护原则等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也更深刻认识到学好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灾难时,该如何展开自救互救,提高了小读者们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应变能力,加强了每个人的安全意识。

志愿者在淮南市图书馆前合影

校园红十字心肺复苏(CPR+AED)线下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同学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2024年度医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通过学校第二课堂面向全校学生发布了6期红十字应急救护线下培训招募活动,线下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CPR+AED)和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救生法)等内容,累计培训人数超1200人。

校园红十字心肺复苏(CPR+AED)线下培训

项目开展的活动及取得的成效在安徽青年报、安徽学联、安青网、安徽理工大学新闻网、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官网等多家媒体报道。项目经过长期积累,获得安徽理工大学“我为同学做实事”大赛二等奖,成功入选2024年“生命教育·益行计划”安徽省高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

项目获奖情况(供图:项目团队)

医学院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培训内容丰富多样,从心肺复苏培训到海姆利克急救法,再到伤口包扎技术培训,每一项都旨在提升成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援技能,在一次次的实践磨砺中不仅传递了爱心,更积淀了独特的“救援文化”。让急救技能“人人可学,时时备用”实现每户家庭都有一名救护员的目标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期待更多人加入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工作队伍中来。团队将继续携手并进,利用所学,在健康中国事业中发挥青春力量,让健康之花在更多地方绚丽绽放!


撰稿:医学院 陈祥子

核稿:医学院 周静

编辑:校团委 朱杏杏

审稿:校团委 丁玲玲

上一条:职业健康进工地 青春志愿暖人心—公共卫生学院“职健先锋”服务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 下一条:经管学院举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政策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