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团讯 > 正文

探访非遗瑰宝,弘扬礼让精神——人工智能学院“皖江青旅”实践队走进桐城六尺巷

2025年07月07日 12:44  点击:[]

7月2日-4日,人工智能学院“皖江青旅”实践队奔赴桐城市六尺巷社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探寻非遗技艺赋能科技创新

在桐城非遗工坊,掐丝珐琅传承人项道友为队员们系统讲解了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流程。桐城剪纸艺术传承人陈燕春手把手教授五角星和枫叶的剪纸技艺。队员们与非遗传承人积极交流,并发挥专业所长,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案智能生成、工艺辅助设计及数字化传播中的运用,为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掐丝珐琅传承人讲解制作工艺

团队宣讲人工智能对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作用

重温讲话精神,模拟法则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4年10月参观六尺巷,并指出要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实践团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礼让、和谐”的六尺巷精神。

在六尺巷调解庭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听、辩、劝、借、让、和”六步工作法,并与团队成员现场模拟使用六步工作法调解邻里矛盾的案例情景。队员们纷纷表示六尺巷精神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

现场模拟六尺巷工作法调解邻里纠纷

溯源古城历史,汲取文化力量

桐城文化博物馆以收藏桐城明清时期名人书画为馆藏特色,是了解桐城、认识桐城的重要窗口。实践团队走进桐城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古城的发展轨迹与深厚文脉,深刻感受当地崇文重教的传统文化,从千年积淀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团队成员探访桐城文化历史博物馆(摄影:王淳、王卜楠)

此次活动是人工智能学子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科技对话古老智慧,在知行合一中绘就“青春何为”的生动实践。

撰稿:人工智能学院 尹志勇

核稿:人工智能学院 张晶

编辑:校团委 朱杏杏

审稿:校团委 丁玲玲

上一条:闸下毫厘守护淮河安澜,庄台灯火映照百姓心声——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蒙洼蓄洪区青春建功团赴阜南县王家坝镇开展社会实践 下一条:探寻剪纸神韵,传承金寨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