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中华传统文化复兴。7月5日至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注区域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省级发展成就观察团一行7人走进黄山歙县、宣城泾县、合肥开展社会实践。
追寻文化记忆,传承古今文明
观察团首站来到安徽省博物院,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文房四宝、徽派建筑专项展厅,了解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历史背景,学习非遗文物的制作工艺。为调研大众对徽州文化的了解程度,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团队成员通过线上文物保护调查问卷和线下游客采访的形式进行调研,便于后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
走在宏伟的展馆里,队员们感受着中华文物随着历史不断更迭所带来的沧桑巨变。队员们纷纷表示:中华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参观安徽省博物院
深入实地考察,寻脉中华文明
为调研基层政府对文物保护和发展工作实施的相关举措,观察团走进国家级古建筑群—查济村。队员们在与查济村党支部书记的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泾县政府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专项补助资金2.3亿元,编制了查济建筑群等国保单位的文物保护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在持续开展,但由于目前对文物保护政策滞后,导致对相关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难度增加,宣传力度还未达不到发展特色旅游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目前文物保护和乡村振兴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穿行在黛瓦白墙间,队员们利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同线上观众“云”端感受历经沧桑的查济古村落,同时也看到了在党和国家精准施策的帮助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查济正在褪去尘埃焕发勃勃生机。
采访查济村党支部书记
探访徽州古村落
美育基地挂牌
乐拾匠心筑遗,创新推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了解目前非遗传承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观察团实地拜访非遗传承人,学习宣笔、徽墨等的制作工艺,参观歙砚制作作坊。同学们与非遗传承人徐永龙学习宣笔制作时得知,一只工艺优良的宣笔,要经历从选毫、切割、修削到成品,制作工序复杂,加之当今快节奏生活、工业化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但是在这些非遗传承者身上,队员们感受到了他们对非遗传承的坚守和创新,也明白了自身肩负的保护历史文物、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从老先生那里得知,近年来为实现“宣笔梦”,做大做强宣笔产业,泾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宣纸宣笔产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如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对非遗制笔产品免税等。
学习宣笔制作
参观歙砚制作作坊
拜访非遗传承人(摄影:文嘉豪 倪邵华)
妙笔生花,做中华文化的担当人;浓墨留存,做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宣纸铺就,做中华文化的发扬人;厚砚坚劲,做中华文化的保护人。队员们走进文房四宝的历史发祥地,追溯徽州古历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会中国非遗传承人身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今后的中华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同学们将继续在新时代中把握历史机遇,发挥好积极正向作用,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伟大浪潮中稳步前行。